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

符合人體工學的記憶法:探討人腦與記憶的本質

記憶曲線

  • 一般人約在一小時後遺失一半以上的記憶,一天後約剩下三分之一,一星期後約剩下四分之一的記憶。
  • 因此對於重要的記憶,有必要藉由複習,減緩記憶的遺忘。
  • 我們腦中的一個個記憶不是完全獨立的,反而互相關聯,互相影響,因此如何保存記憶是相當重要的問題,良好的記憶能使記憶互相連結產生,較強烈的記憶;不好的記憶法則會使記憶互相排斥,此現象稱為記憶干擾。

複習的頻率

兩次複習間間隔一個月以上的話,記憶力完全不會提升,因為潛在的記憶保存期限差不多一個月。
考慮海馬迴的性質,建議的複習計畫為:


  • 第1次複習:學習後的隔天。
  • 第2次複習:與前一次複習相隔一週後。
  • 第3次複習:與前一次複習相隔二週後。
  • 第4次複習:與前一次複習相隔一個月後。

活用知識的學習法

  • 記憶不能偷懶匯出,結果會比較好。
  • 腦部是匯出依賴型,相較於匯入,大腦更重視匯出。
  • 透過解釋給別人聽,說明給人聽,才能將容易遺忘的記憶鍛鍊成經驗記憶。
  • 說明會發出聲音,使用耳朵學習比眼睛更有效,因此更容易加深記憶。
  • 學習時,要動手寫在紙上,多發出聲音。
  • 記憶與身體有著密切的關係,活用眼耳鼻口手等五官,將其發揮到最大限度,全面刺激海馬迴,才是學習的捷徑。
  • 經驗記憶會漸漸變成知識記憶,如果放著不動,好不容易記住的記憶,體驗感就會逐漸減弱,越難以回憶。

LTP

  • 長期增益(long-term potentiation)是大腦記憶的源頭,腦部LTP增強的動物,記憶力會變得特別好,如果腦部處於容易驅動LTP的狀態,學習能力就會加強。
  • 反覆刺激海馬迴多次,才會產生LTP,這樣的過程就是所謂的複習。
  • 神經細胞需要重複刺激才能作用,我們想記憶住任何事,就一定得作複習。
  • LTP無法承受壓力,如果無法避免壓力,LTP就會減弱,以此來看,臨時抱佛腳的效果非常不好:但若無法持續緊張,反而讓人提不起勁,對記憶力也不好。
  • 活用由引發LTP的θ波與製造感情的杏仁核是有效學習的秘訣。

莫札特效應記憶法

  • 聽莫札特的音樂,學習效果會增強,但這樣的效果維持不了一小時,但相對地效果相當驚人。

好奇心與興趣記憶法

  • θ波與記憶有密切的關係。
  • θ波是好奇心的象徵,在心情非常興奮、期待,產生強烈好奇心,有衝動想向外擴展時,大腦的θ波形會活要起來。
  • 覺得膩或是對一切感到常態化,興趣降低,θ波就會消失。
  • 因此減少感興趣的事情的複習次數,一樣能記得大多數的內容。
  • 抱持著對唸書無聊透頂的想法去讀書,結果只不過增加複習的次數,反而是浪費時間。
  • Wayne.Dyer博士曾說,早晨來臨時要說:太好了,早上了,這正是心情的問題,要保持著感動的心情,才能讓θ波出現。
  • θ波的功效能以較少的刺激引發LTP。

感情記憶法

  • 杏仁核的重要功用是產生感情,如喜悅、悲傷、不安等等
  • 海馬體是記憶的工廠,杏仁核就是感情的工廠
  • 杏仁核活動時,也很容易引發LTP。
  • 大腦被設計成能根據杏仁核活動的,確實保存與感情有關的經驗。
  • 因此當我們感到攸關生死的資訊,悲傷或快樂的情緒,特別容易形成強烈的記憶,這也就是回憶的真面目。

獅子法

  • 肚子餓時,記憶力會特別好:因為此時會釋放出飢餓素的賀爾蒙,它順著血液流到海馬迴就會引起LTP反應。
  • 吃飽時不僅飢餓素降低,血液也流到胃部,因此頭腦的活動會降低。
  • 走動能增加記憶力:獅子狩獵時會跑來跑去,一走動海馬迴就會釋放θ波,結果會提高記憶力。
  • 在公車上因為外力的移動,我們也會產生出類似走動的認知,也可以產生θ波。
  • 適度的低溫能增強學習效率:動物覺得冷的時候會有危機感,冬天不要一直待在暖氣太強的地方學習。

持續學習的方法

  • 情感喚起:感動的作品能讓我們不知不覺從頭看到結束。
  • 做一些能讓感情高漲的準備或行為,可以使我們持續不倦的學習。
  • 看到“加油”、”太讚了“之類的鼓舞士氣的話,就算沒特別去意識,也會引起幹勁。
  • 集中力
    • 集中力都在開始與結束特別高。
    • 將考試時間或任何學習分割開來,就能有效的分配集中力。
  • 疲倦無力時
    • 咀嚼口香糖會傳送震動到腦部,使頭腦較為清醒。

睡眠記憶法

  • 作夢時,海馬迴不斷地活躍動作,夢境是記憶的再生。
  • 為了不浪費在學習上所花費的努力,最好做個不會減少睡眠時間又兼具效率的學習方式。
  • 學習的基本是記憶能記得的範圍,確實獲得能理解範圍內的知識。
  • 好好睡覺,期待海馬迴的活躍。
  • θ波最強的時候是在淺眠的時間帶。
  • 將積蓄的知識整理轉變成能用的狀態,正是睡眠的作用之一
  • 回想( Reminiscence ):
    • 大腦在睡覺時會整理腦部的記憶,作夢就是讓記憶有所成長。
    • 有時一個困難的問題,睡了一覺起來突然有解答。
    • 或者很長的時間都學不會的東西,某天突然茅舍頓開。
  • 調整生理週期:
    • 對學習特別重要的是生理週期。
    • 如果沒有將適當的日夜生理週期配合上考試的時間帶,就可能無法產生百分之百的實力。
    • 如何調整生理週期:用冷水沖洗臉部,或照照太陽和明亮日光燈之類的光線,能將生理時鐘再次調整回來。
    • 當生理時鐘錯亂,海馬迴細胞會漸漸死亡,導致記憶力下降。
  • 調整醒來的時間:
    • 睡眠的深淺眠週期約90分鐘。
    • 讓自己在淺眠的時候醒來,精神才會特別好。
    • 因此平常盡量在固定的時間睡覺,固定的時間起床,創造出固定的生理週期。

睡前學習法

  • 睡前學習
    • 睡前把問題看過一遍:看過問題後再去睡覺,隔天有靈感的機率比較高。
    • 睡前可以看一些需要背誦的知識。
    • 睡前不要看電視。
    • 學習完趁有印象時,趕快睡覺。
    • 死記型的知識趁晚上睡前學習:較長時間的夜晚睡眠,會比較短時間的午睡更具備記憶的效果。
    • 睡覺前1~2小時是記憶的黃金時期。
  • 午睡
    • 午睡與晚上的睡覺都有一樣的效果。
    • 三十分鐘的午睡可以幫助記憶。
  • 發呆
    • 睡眠的效果重點不在於睡著,而是停止塞資訊給大腦,讓大腦有時間進行整理。
    • 實際上就算是醒著,只要能稍微安靜 下,海馬迴就會開始重整資訊。
    • 在安靜的房間閉一下眼睛,其可具備睡眠記憶的效果。


分散學習法

  • 相隔一天的分散學習,因為之間有夜晚睡眠,所以比較容易記憶。
  • 臨時抱佛腳或是一口氣的填鴨集中學習,遺忘的速度較快。
  • 長期的學習培養,應該每天一點點的翻散是學習比較有利。

學習時間點

  • 適合記憶的時間點
    • 吃飯前的空服時段。
    • 正常就寢前。
    • 午睡前。
    • 上午學習需要邏輯思考與數學運算的項目,因為這時比較不容易疲憊。
    • 睡醒不久可做複習或計算。
  • 不適合記憶的時間點
    • 吃完飯後,肚子飽飽的時候。
    • 睡醒不久不適合背誦。

建立動機

  • 讀書一定要設定學習目標。
  • 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利用外在動機是提供學習效果非常有效的手段。
  • 若是沒有外在動機,學習能力會下降得非常低。

接受並且善用挫折與消去法

  • 人腦能微妙地調整訊號強弱,可自由選擇傳送的資訊量,所以容易產生不清晰而模凌兩可的結論。
  • 大腦需要反覆嘗試錯誤,為了引導出正確答案,不斷反覆嘗試,利用消去法的方式來定義答案。
  • 黑天鵝效應:
    • 18世紀歐洲人發現澳洲之前,由於他們所見過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所以在當時歐洲人眼中,天鵝只有白色的品種。直到歐洲人發現了澳洲,看到當地的黑天鵝後,人們認識天鵝的視野才打開,只需一個黑天鵝的觀察結果就能使從無數次對白天鵝的觀察中推理出的一般結論失效,引起了人們對認知的反思-以往認為對的不等於以後總是對的。
    • 「黑天鵝」隱喻那些意外事件:它們極為罕見,在通常的預期之外,在發生前,沒有任何前例可以證明,但一旦發生,就會產生極端的影響。
  • 我們在發現錯誤之前,都無法去區分正確與錯誤。
  • 學習要兼具樂天性和活用反省。
  • 失敗時,要想著接下來的手段,用積極的心態,才能及早找到正確的答案。
  • 大腦的本質
    • 動物為了生存在持續變動的環境中,只能仰賴過去的記憶
    • 不管在何時何地,都要能隨機應變做出各種判斷,畢竟百分之百相同的環境很難再次遇到
    • 如果過於要求必須完全相符合記憶才能做出反應,在持續變化的環境中,學過的知識反而會變得無法再活用
    • 記憶不需要精確度,反而需要曖昧感與柔軟度,這樣才比較有彈性
    • 最後活用失敗好幾次的經驗即可邁向成功。

小步驟法( small step )

  • 記憶與學習奠基在事物之間的關聯性,而必須根據個人程度循序漸進的學習,,才能建立扎實的關聯性記憶,否則是在築空中樓閣。
  • 先粗略的了解才能有效記憶
    • 學習如同道近的通常是最艱險的途徑。
    • 先確實了解全體概念很重要,一開始沒有注意到細節也沒關係。
    • 粗略地掌握整體,之後再慢慢記住細節,因為記憶原本就容易模糊不清,在一開始不能區分相似的物件。
  • 循序漸進的學習
    • 就長遠來看,循序漸進可能是最快速的學習方法。
    • 因為大腦需要經過許多步驟,多次的記憶與應用,才能了解些微的差異。
    • 將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
    • 將複雜困難的理解,分成循序漸進的難易度去學習。
    • 將複雜困難的理解,分成循序漸進的難易度去學習。

啟動熱忱的方法

  • 伏隔核是動力與熱忱產生的位置。
  • 做些能刺激伏隔核的事情,就會漸漸的有熱忱集中精神學習。
  • 而任何事情必須先開始行動,才能讓伏隔核覺醒。
  • 伏隔核覺醒需要花時間,因此任何學習都要先堅持一段時間,便可以漸入佳境。


想像記憶

想像的行為能夠強烈刺激海馬迴,因此想像有著精緻化和活化海馬迴的兩個優點,越加以想像,就越容易留住記憶。
運用想像記憶,可以讓知識更豐富的連結在一起,形成經驗記憶。
記憶月和自身有關,越接近於經驗記憶。

  • 經驗記憶:
    • 能自由回想起來,也就是牽連自己實際經驗的記憶。
    • 經驗記憶由許多記憶組成,有著精細的交通網,可能綜合了味覺、視覺、觸覺、聽覺等各種感官記憶。
    • 經驗記憶如同資訊流通的大都市,因此容易回想。
  • 知識記憶:需要某種契機,才能順利想起來的知識或資訊類記憶。

方法記憶

  • 方法記憶事用身體記住的記憶,例如騎腳踏車。
  • 他是無意識製作出的記憶。
  • 根深柢固的方法記憶很難遺忘。

學習的態度

  • 活化大腦的方法:補充葡萄糖就能活化大腦的活動。
  • 大腦重視積極的獲得資訊:
    • 如果態度上有消極的想法,對腦的效果就會打折,僅剩十分之一,著實是一種浪費。
    • 比起被動的獲得資訊,當自己主動的搜尋資訊時,神經細胞活化了十倍之多。
  • 大腦是不分晝夜一直活動也不會嫌累的器官。所以盡量操它吧。
  • 無效的記憶:硬背所積蓄的知識,無法在神經網絡裡形成有機的串連,而成了偏遠地帶的記憶,這樣的知識容易變得模糊,考試時很容易打錯或遺忘。
  • 記憶的相互作用:我們往往可以透過A的經驗來更快速地學會B,這就是學習轉移。


  • 學習轉移有指數效果,學習量和成績的關係並不是單純的比例關係,而是呈現幾何級數那樣集數上升的曲線
  • 得要做到咬牙和血吞的努力,才會看到明顯的用功效果,這就是用功與學習關係的本質。
  • 想要充分獲得指數效果,必須在最終目標前,甚至幾年前,就有長期計畫性的學習。
  • 用功不會馬上顯現,而是在某個時刻突然爆炸性成長。


( End )